
行肠内营养的适应证不包括哪些?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肠道途径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的一种治疗方法,肠内营养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肠内营养治疗,本文将对行肠内营养的适应证进行探讨,以便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肠内营养的适应证
1、消化道功能障碍:如胃肠道手术后、炎症性肠病、慢性腹泻等疾病导致的消化道功能障碍。
2、长期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如严重烧伤、颅脑损伤、面部创伤等原因导致患者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
3、营养不良: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原因导致的营养不良患者。
4、消化道吸收障碍:如胰腺炎、囊性纤维化、乳糜泻等疾病导致的消化道吸收障碍患者。
5、术前准备:如胃肠道手术前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
6、术后康复:如胃肠道手术后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
7、其他: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等特殊人群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
行肠内营养的禁忌证
虽然肠内营养在很多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这种治疗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肠内营养禁忌证:
1、肠道梗阻:如肠套叠、肠扭转、肿瘤引起的肠道梗阻等疾病。
2、肠道穿孔:如急性胃肠道溃疡穿孔、克罗恩病穿孔等疾病。
3、肠道出血:如急性胃肠道出血、结肠癌出血等疾病。
4、严重感染:如全身性感染、脓毒症等疾病。
5、肠道狭窄:如先天性巨结肠、放射性肠炎等疾病。
6、肠动力功能障碍:如胃排空障碍、小肠综合征等疾病。
7、未经控制的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未达到控制目标前不宜接受肠内营养治疗。
8、对特定成分过敏或不耐受:如对乳糖、大豆蛋白等成分过敏或不耐受的患者。
9、未经评估的营养需求:如短期内的急性病情变化,患者可能无法准确评估其营养需求,因此需谨慎选择肠内营养治疗方案。
行肠内营养的适应证包括消化道功能障碍、长期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营养不良、消化道吸收障碍等,而禁忌证包括肠道梗阻、肠道穿孔、肠道出血、严重感染、肠道狭窄等,在选择肠内营养治疗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