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外营养支持是一种通过静脉输注方式提供营养物质以满足患者生理需求的方法,它主要用于那些无法通过口服或消化道吸收足够营养的患者,以及在手术、感染、创伤等特殊情况下需要暂时补充营养的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消化道功能障碍:消化道功能障碍是指肠道无法正常运作,导致食物和营养物质无法被充分吸收,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先天性疾病(如肠梗阻、短肠综合征等)、后天性因素(如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等)或手术损伤(如肠切除术、胃肠吻合术等)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通过肠外营养支持来获取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2、慢性营养不良:慢性营养不良是指长期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导致的营养缺乏症,这种情况可能与饮食习惯不良、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通过肠外营养支持来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3、危重病人:危重病人是指因病情严重而需要密切监护和治疗的患者,这些患者往往存在代谢紊乱、营养消耗增加等问题,需要通过肠外营养支持来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和器官功能的正常运作,常见的危重病人包括重症感染、创伤、大手术后患者、重症肝病患者等。
4、康复期患者:康复期患者是指在疾病或手术恢复过程中需要额外营养支持的患者,这些患者可能存在身体虚弱、食欲不振、消化吸收能力下降等问题,需要通过肠外营养支持来促进康复进程,常见的康复期患者包括癌症化疗患者、术后康复者、严重骨折患者等。
5、其他特殊情况:除了上述常见情况外,肠外营养支持还可用于其他特殊情况,如先天性畸形患儿、母乳喂养困难儿、早产儿等,这些患者可能因为生理原因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需要通过肠外营养支持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肠外营养支持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肠外营养支持并非万能良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在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制定合适的营养方案,并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化指标,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医生和护士也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护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肠外营养支持,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