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证现在国家取消了吗?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这个背景下,心理咨询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关于心理咨询师证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有传闻称,国家已经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证,那么究竟是否属实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解答。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心理咨询师证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早在2001年,我国就已经开始实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当时,国家人事部颁发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对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专业技能和素质的考核,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心理咨询行业的不断壮大,这一制度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考试难度较大、证书的含金量不足等,在2017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决定对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进行改革,将其调整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
改革后的心理咨询师证是否已经被取消呢?并没有完全取消,在2017年的改革中,国家只是对原有的心理咨询师证书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职业资格证书改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一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心理咨询行业的专业化水平,虽然没有了“心理咨询师证”这个说法,但实际上仍然存在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
如何获得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呢?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规定,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需要参加相应的培训课程,并通过考试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具体的流程如下:
1、报名参加培训课程:考生需选择一家经过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可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完成规定的学时后,方可报名参加考试。
2、参加考试: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测试考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考试则主要测试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考试合格后,考生可以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证书。
3、持续教育: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证书后,心理咨询师需要按照规定参加持续教育,以保持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力。
虽然国家已经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证书这一说法,但并未完全取消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认证,目前,我国仍然实行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对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素质的考核,对于想要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人来说,只要通过相应的培训和考试,就可以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证书,从而进入这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