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苦。待他坐了江山后,规定每顿饭必有粗菜,好让子孙们知外间辛苦。这成为明朝自始至终的一个家法.也是明朝宫膳制度中最有特色的地方。朱元璋大力提倡,自己也身体力行,他每顿饭都上一个豆腐,作为不忘自己苦出身的实例。但是,到了他的子孙们的手上,这每顿必有的豆腐,就变味了。
清代吴骞《拜经楼诗话》讲述了一个明代宫廷豆腐的故事。故事说,京城各宫署中,翰林院是清水衙门,平常清汤寡水,肠子里没有攒下什么油水。皇帝如到别的地方赴宴,翰林们就可怜巴巴地向光禄寺索要剩下的御膳,改善一下生活。有一天,皇帝去赴宴,众翰林纷纷去讨皇帝的剩饭。一个年轻的翰林去晚了,只端回一盘豆腐,大为懊恼。一个后来的老翰林知道了,十分高兴,连喊拿酒来,然后大快朵颐而去。原来这豆腐根本就不是豆腐,它是用几百只鸟儿的脑髓做成的。原来,朱元璋死后,其子孙们虽然保持了顿顿上豆腐的家法,其实那些豆腐的原料,早已偷梁换柱。一份豆腐需要数百只近千只鸟脑袋,这种特殊豆腐的味道到底如何,人们无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