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食疗养生 / 正文

孔子的饮食礼仪

孔子论饮食,多与祭祀、礼仪有关。

孔子在《论语·乡党》中说过:为国君助祭后分得的肉食,当天吃完不能留到次日。家中祭祀用过的肉超过三天就不吃了。此外,孔子和本乡人一道喝酒,喝完之后,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这种礼仪同时反映了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

孔子还要求做客时有丰盛的筵席,就要神色一变,并站起来以示感谢。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孔子从来没有吃饱过。因为服丧者不会饱食,办丧事者应有悲哀恻隐之心。

在饮食用的容器方面,孔子曾在《论语·雍正》中说过觚不觚,觚哉!觚哉!,大概意思就是觚不像觚了,这也算觚吗!这也是觚吗?孔子对觚这种酒器的形态和容量的改变感到不安,认为这不利于食礼的推行。

综上所述,说明孔子对饮食礼仪非常重视。他的饮食观完整而自成系统,涉及到祭祀原则、饮食礼仪、烹饪用具等方面,并为我国的古代饮食理论拓展了思维空间。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