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支持是指通过静脉输注方式,将营养物质直接送达患者体内,以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肠外营养支持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创伤、烧伤、感染等情况下,但其适应证需要严格掌握,本文将对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肠外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是一种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将营养物质直接送达患者体内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患者因消化道功能障碍、严重感染、手术后等原因导致的营养不良问题,肠外营养支持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伤口愈合,提高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消化道功能障碍:如急性胃肠炎、肠道梗阻、术后肠麻痹等导致患者不能正常摄取食物的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出现体重下降、蛋白质消耗过多等症状,通过肠外营养支持,可以补充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维持其基本生命活动。
2、严重感染:如败血症、重症肺炎等导致患者全身代谢紊乱、蛋白质分解增加的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负氮平衡,进一步加重其营养不良状况,通过肠外营养支持,可以补充患者所需的能量和蛋白质,促进其康复。
3、手术后:如胃肠道手术、胆道手术等导致患者消化道功能受损的疾病,这些手术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消化吸收功能,导致营养不良,通过肠外营养支持,可以在手术后及时补充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其恢复。
4、烧伤:烧伤会导致患者皮肤受损、水分丢失、蛋白质分解增加等现象,进而引发全身性营养不良,通过肠外营养支持,可以补充患者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促进其伤口愈合。
5、肝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会导致患者蛋白质合成减少、脂肪代谢紊乱等问题,进而引发营养不良,通过肠外营养支持,可以补充患者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改善其营养状况。
6、其他:如慢性肾脏病、恶性肿瘤晚期等导致患者全身代谢紊乱、蛋白质消耗过多的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负氮平衡,进一步加重其营养不良状况,通过肠外营养支持,可以补充患者所需的能量和蛋白质,促进其康复。
值得注意的是,肠外营养支持并非对所有患者都适用,在使用肠外营养支持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适用,以下情况不宜采用肠外营养支持:
1、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对于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不应盲目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因为这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便秘等问题。
2、高渗性水肿的患者:高渗性水肿是指血液中的水分向组织渗透,导致组织水肿的病症,这类患者使用肠外营养支持可能会加重其水肿症状。
3、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对于肝功能正常的患者,由于肝脏具有一定的代谢能力,因此不需要额外的肠外营养支持。
4、过敏体质的患者:对于对某些营养物质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相应的肠外营养支持方案。
肠外营养支持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其适应证需要严格掌握,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其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应注意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营养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