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安神补气血
龙眼对世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与荔枝是一对孪生兄弟,同属于一个家族——无患子科,但同科不同属,龙眼自成一属——即龙眼属。正如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曰:“龙眼与荔枝,异出同父祖;端如柑与橘,未易相可否”龙眼与荔枝的确共同点颇多,凡是种植荔枝的地方就有龙眼生长。医药大师李时珍对荔枝与龙眼的评价是“食品以荔枝为贵.而滋益则以龙眼为良”。因此龙眼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滋养佳品,药谚有“补气之功,力胜参芪”之说。龙眼是我国特有的果品。明代宋珏所著《荔枝谱》是这样形容它的:“圆如骊珠,赤若今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因其形似龙之目,故名“龙眼”。它的别名很多,如桂圆、圆眼、益智、蜜脾、比目、荔奴、亚荔枝、绣水团、鲛泪、荔枝奴,等等。其中“荔奴”这个名字十分有趣,这是因为龙眼先于荔枝成熟,但论起香甜程度来,却只能屈居于荔枝之后,故得此名。龙眼起源于我国,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有龙眼(桂圆);成书于汉代的《梧浔杂佩》记载:“龙眼自尉陀(即南越王赵佗)献汉高帝始有名”;唐代《新修本草》中称龙眼为“益智”。
关于龙眼,在苏北里下河地区还有一则传说。相传在清代,某位贵妇人因长年累月的嗜食海味佳肴,食无量度,使得她不仅身体肥胖异常,而且饮食不思,但还强迫自己进食滋补食物,认为只有这样才见食效。有大夫劝其饮食应荤素搭配,妇人不但不听,反而耻笑大夫。一日约来名医赵海仙把脉,赵切脉后说:“妇人乃大亏也。”妇人惊讶道:“今遇名医,请先生开处方。”赵称此病需补,要以桂圆为主,但需连壳煮,只喝汤不食果。夫人依此方而行,服后大泻,泻后“疾病”顿愈。我们知道,赵海仙利用的是心理疗法,明知妇人是饮食过量导致消化不良,却还说需要进补,而采用桂圆滋补,其意是用桂圆外壳的姜黄起到导泻的作用。此外,民间还有很多以龙眼治病的偏方。
龙眼的功效与作用是人人皆知,是补脑佳品,对天女性来讲还具有养颜的功效。龙眼虽好,但是每天吃5-8颗最宜,吃多了反而会引起“火”上身。
人们都知道龙眼是补脑佳品,它益心脾,补气血,对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惊悸、眩晕等症都很有效果。其营养素都是人体必需的,特别是对于耗伤心脾气血的劳心之人来说更是有益。另外,龙眼还具有一定的养颜功用,所以,深受爱美的女性喜欢。
龙眼每天5-8颗最宜
专家称,龙眼适合肾阳虚,以及肾阳虚导致的气血亏损者。因为龙眼有温阳补肾的作用,在肾阳虚、心脾虚损情况下是可以经常服用。但是如果没有肾阳虚或是有肾阴虚的情况,过多服用后会容易引起上火的症状,比如流鼻血、便秘或是牙龈出血。尤其儿童、老年人及患有慢性扁桃体炎、咽喉炎、“虚火旺”、便秘、糖尿病等疾病者,更应不吃或少吃龙眼。通常正常人每人每天吃龙眼一般不能超过5-8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