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食疗养生 / 正文

中医解说扶正与扶邪的概念

对于大家来说,这俩种概念都是很陌生的。不仅在生活在中很少见到,在实际的运用中相信大家也是很少见到的。所以,对于大家来说,还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因为这几种的方法对于大家的运用还是很实际的,今天就让小编和大家说说相关的问题,看看中医上是怎样解说的。

扶正与扶邪

疾病过程,从邪正关系来说,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着疾病的进退。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因而治疗疾病,就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有利于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所以扶正祛邪是指导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法则。

扶正与祛邪的概念及关系

扶正与祛邪,其方法虽然不同,但两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扶正使正气加强,有助于机体抗御和祛除病邪;祛邪能够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使邪去正安,则有利于正气的保存和恢复。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其治疗方法,则应“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素问·三部九候论》)所以补虚泻实是扶正祛邪法则的具体运用。

所谓扶正,即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扶正多用补虚方法,包括针灸、气功及体育锻炼等,而精神的调摄和饮食营养的补充对于扶正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谓祛邪,即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祛邪多用泻实之法,不同的邪气,不同的部位,其治法亦不一样。

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

扶正,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病证。如气虚、阳虚的病人,应采取补气、补阳的方法治疗;阴虚、血虚的病人,应采取滋阴、补血的方法治疗。

运用扶正祛邪法则时,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正邪两方消长盛衰的情况,并根据正邪在矛盾斗争中的地位,决定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和先后。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祛邪,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未衰的实性病证,如表邪盛者,宜发汗解表;邪在胸脘上部,如痰涎壅塞、宿食停滞,或食物中毒等、宜用吐法;邪在肠胃下部,如热邪与肠中糟粕互结,应采取下法;实热实火,宜用清热泻火之法;寒证宜用温中祛寒方法;湿证宜化湿、利湿;食积胀满,则宜用消导方法;有痰的应祛痰;有瘀血的,应活血化瘀等等均属祛邪范围。

以上就是相关的介绍,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些自己可以判断的方法对于大家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相关的防护措施,对于大家的身体健康都是很重要的,今天就和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更多的中医方法。

相关文章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