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饮食思想,一个最大的宗旨就是民以食为天,并且认为食和性不仅是人类本能的欲望,而且是天下的大欲,这一大字,就把饮食提高到至上的位置。
在儒家心目中,饮食不仅是满足人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与天理相通,从左传中表现出人欲和天理相应的必然性。到汉代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向日用消费生活的深化,使这一观念系统化。师承儒家的思想家们无不秉承这一观念,作出自己的解释。
儒家的饮食理论高度凝炼地表述了民食即天理的伦理观念。从传授农艺的劝家书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到户户持有的家训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这一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
饮食是天理、人欲这一信念的确立,对国家来说,使历代王朝的当权者都把足食作为富国强兵的基本国策;对民众来说,追求温饱和美食成为生存、发展和享受的合理要求,这是中国饮食业发达,烹饪技艺精益求精的原动力。
此外,儒家的饮食思想还有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饮食礼仪,礼仪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同样在饮食方面也有充分的体现。比如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的发端与饮食相连,就给这一普通的生活行为,赋以特殊的内涵。儒家以吃喝为主要内容的宴饮礼仪有非常多,像主客的落座讲究、菜肴的顺序、敬酒的礼仪、送客迎客的习俗等,它的社会意义已经远远超出美食享受之外,承担着联络宾客、增进情谊,体现恭谦慈惠的道德风范。吃喝宴饮已成为人际关系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伦理为本位的儒家思想在这里有淋漓尽致的表现。
由此可见,儒家的饮食思想,主要体现在以食为天和讲究饮食礼仪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