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从发现茶到利用茶,至今已有4000年的茶的历史。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有过这样的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
六朝以前-巴蜀是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的摇篮。我国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汉书·地理志》和清初学者顾炎武均持以这种观点,这个观念也被广为接受和认同。秦朝统一全国后,巴蜀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茶叶的种植和加工,逐渐向东部和南部传播开来。
隋唐时期-茶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隋朝开通的南北大运河,方便了茶叶的运输,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推动了茶业的发展。唐朝时茶叶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加上佛教的兴起,饮茶之风传遍中国。中唐以后,茶叶产量和制茶技术大幅提高。到了晚唐,我国茶叶生产和技术的中心正式转移到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
宋元时期-散茶出现。宋元茶类生产由团饼为主渐渐转变为以散茶为主。宋朝团、饼茶制作虽精,但工艺繁琐,煮饮费事,于是,发展出了蒸青和蒸青末茶。在宋元,团、饼一类的紧压茶,称为片茶,对蒸而不碎,碎而不拍的蒸青和末,称为散茶。
明清时期-传统茶业衰落,叶茶芽茶兴起。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茶业和传统茶学由鼎盛走向终极的阶段。团茶、饼茶进一步边茶化,末茶衰落,叶茶和芽茶成为我国茶叶生产和消费的主导。随着饮茶人数的提高,茶叶加工技艺和传统茶学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国的茶业和茶文化,在受到殖民者侵略的痛苦中走上了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