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阳历4月5日或它的前后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清明一词有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之意。每到清明,春光明媚,布谷声声,神州大地到处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清明食俗是伴随着清明祭祖活动而展开的。清明这一天,家家要准备丰盛的食品前往本家祖坟上祭奠,青团就是这些食品之一。
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这首《吴门竹枝词》诗说的是人们在清明节吃冷食青团,并用红藕、青团祭祀祖先,其中所说百五,是指冬至过后105天为寒食。清代《清嘉录》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清代文学、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对青团的制作有翔实记载: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青团,又叫艾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所以青团碧青油绿,糯韧绵软,甘甜细腻,清香爽口,从色彩到口感都有着春天的气味,是清明与寒食节时南方民间的一道传统点心。
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至今每逢清明,江南几乎家家户户蒸青团,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形制未变,但现在人们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