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日本真海带
英文名:Kelp
学名:LaminariaJjaponicaAresch,别名江白菜、昆布
分类(Taxonomy):
门(Phylum)褐藻门
纲(Subtybus)褐藻纲
目(Order)
科(Family)海带科(Laminariaceae)
属(Genus)海带属(LaminariaJaponica)
鉴定(Identification):
日本真海带是一种低等植物。一株海带就是一个简单的叶状藻体,没有根、茎、叶的区别。整个藻体为深褐色,局部为浅褐色或绿褐色。其细胞体中含有叶绿素,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营养。
扁平呈长带状的海带藻体大致可分为叶片、柄和附着器三个部分。叶片宽20-50厘米,长度一般在2米以上,最长达7米。杆状的柄又粗又短,约5-6厘米。柄下为附着器。附着器初为吸盘形,随着藻体长大形成许多叉形小枝,呈圆锥状附着于石块等物之上。
传入和分布(IntroductionandDistribution):
首次记录:
1927年,真海带由日本传入中国大连海区,1930年后开始绑苗投石进行海底繁殖,1946年由大连移植到山东半岛北岸烟台沿海,继而于1951年移到青岛沿海。自1952年起,海带“筏式栽培”、“低温育夏苗”、“施肥栽培”、“南移栽培”等试验成功后,栽培面积大幅度增加。1957年迅速扩大到浙江、福建沿海。1979年栽培面积已达1.8万公顷,年产干品量27万吨以上,居世界首位。1996年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从日本北海道成功引进日本真海带。
定殖:
海带的繁殖方式分有性与无性两类。无性繁殖是在海带的叶片上长出密密麻麻水泡状的孢子囊,它所生出具有鞭毛的游动孢子,成熟后由囊中逸出。遇到石块、岩礁等适宜的生长基即附着萌发,一个孢子即生长为一株海带。有性繁殖是由孢子的雄配子体所生的精子飘至雌配子体的卵囊,与卵子结合为合子后分裂,萌发形成新的藻体。这两种繁殖方式交替进行,使海带完成其生活史。
海带大多是人工培育和养殖的。通常是每年10-11月间在海上分苗定植,第二年4-5月份收获。
来源与分布:
真海带自然分布于太平洋沿岸。起源于白令海峡和鄂霍次克海的苏联千岛,日本北海道和本州北部太平洋沿岸。在第四纪日本海形成后,又发展到北海道西岸和苏联萨哈林岛及日本涨西部包括朝鲜元山以北的沿海地区。自真海带传入中国后,现北起辽宁南至福建连江的沿海地区都有海带人工栽培。
基本特征:
日本真海带传入中国后经多年栽培驯化,对温度适应性产生了变化,孢子囊形成适温15-20℃,配子体生长适温15℃,水温20℃时配子体不能排卵、受精。孢子体形成适温为10℃,生长适温为3-10℃。水温13-20℃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减,干物质积累最快。水温超过23℃,放出的游动孢子不能长成配子体。海带为冷水性植物,喜生长于潮平流缓的温冷水域。水深2米左右,水温5-12℃、水质澄清且比较肥沃的环境对海带生长最为适宜。正常生长的海水温度一般不超过20℃。
生态影响(Ecosystem):
每100g真海带干制品含蛋白质8.2-9.0g、碳水化合物54.3-56.2g、钙1177-1341mg、磷216-221mg、铁122-150mg及维生素等,带片可煮汤、炒食、醋酥或制果酱等,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价值很高。在食物中,它的含碘量最高。经常吃海带能防治缺碘性甲状腺肿,防治高血压、贫血以及骨骼脱钙和骨质疏松症。还可改善老年人循环机能较差的衰退现象。据说,海带还有滋润皮肤的功能,日本人称它是“健身美容食品”。日本真海带还含有丰富的甘露醇、褐藻胶和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可做饲料添加剂,增加家禽蛋品的碘含量。
日本真海带是一种具有优良性状的经济海藻,这种优质海带引种的成功,不仅为我国海带养殖增加了新品种,同时也为我国海带遗传育种提供种质资源。